首页 > 首页滚动专题 > 聚焦第七届文博会 >
看文博|文博会上看非遗:震撼不止“亿点点”

在第七届山西文博会上,扎根于三晋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它们以轻盈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观众。

山西台记者 刘溢楠

我现在是在第七届山西文博会的现场,一走进这里,现场各种各样的非遗表演就带给了我“亿点点”小小的震撼。

长治展区,上党雅乐悠扬回荡,黎侯虎机器狗与小朋友欢乐互动,国家级非遗——八义窑红绿彩瓷吸引来不少观众。

长治八义窑文化研究者 李保宏

八义窑第一次将红绿彩烧制到了白瓷上,所以说它是彩瓷的鼻祖,我们也进行了科技化、规模化的创新发展,使我们山西的陶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堆锦展台上,一件件以纸为底、棉为胎、绸为面,通过敷色堆叠而成的堆锦,纹理细腻、工艺精湛,尤其是这幅《千秋万代图》,让观众赞叹不已。

观众 李萍

它把过去的一些堆花技巧传承下来,又有了一些新的工艺在里边,更光滑、更丝滑一些。

长治自盛李记堆花博物馆馆长 李卫东

这个作品我们是根据《百子图》,经过二次提取线条,11个人参与制作,历时将近五年创作而成,我们通过文博会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潞绸文化和中国堆花艺术。

除了各式各样展品,现场还展示了很多非遗“绝活”。

山西台记者 刘溢楠

您看,我身后白瓷盘子上一匹匹骏马,像不像是一幅幅水墨画呢?它其实是传承人拿着小锤子和刻刀,一锤一锤敲上去的。

朔州展区,刻瓷声叮当作响。传承人正娴熟地用刀在瓷器上作画!

观众 王健飞

感觉很神奇。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仁刻瓷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麻渊

这个工艺距今也有300多年的历史。

运城展区,绛州木版年画制作、永济惠畅织布体验等项目,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参与。踩踏板、穿梭子、拉绳线,传承人手把手教大家操作织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畅土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李栋

我们这个传承是400年了,纯手织的,线的长度更长了,它更细了,所以说织出来布更薄了、更舒服、更耐用了。

观众 马婧

整体的这种设计还有造型,非常喜欢。

为了增加观众体验感,本届文博会还设立了工美、非遗互动馆。一个个承载着岁月沉淀的非遗项目,在一代代人的传承、创新中,正自信而生动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