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专题 > 看忻州 >
【能源革命观察】 绘就绿电生产消纳新图景 ——忻州市“绿电园区+”建设激活转型发展新动能

《山西日报》(2025年11月06日   第06版)

10月18日,忻州市绿电产业发展迎来了关键节点:浙江台州卡美拉(山西)镁业有限公司在五台县注册成功,正式入驻镁基产业园绿电园区。与此同时,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绿电园区建设项目部宣告成立。两大事件接踵而至,标志着忻州市创新探索的“绿电园区+”模式已从概念构想稳步迈向现实场景。曾以“山高、风大”闻名的忻州,如今正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在三晋大地绿色转型的浪潮中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

五台绿电直连园区建设概念图。

图为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绿电园区鸟瞰图。

为镁基产业发展强势赋能

镁基产业是忻州市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而五台县镁基产业园绿电园区,正凭借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的“身份”,成为推动这一产业绿色升级的核心载体。通过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能源产业体系,为当地镁基产业发展强势赋能。

该园区总投资21.5亿元,建设涵盖500MW新能源装机(含40MW分布式光伏、250MW集中式光伏和210MW集中式风电)、1座220kV变电站、3座110kV升压站及线路工程,以及75MW/300MWh用户侧储能。

“整个产业体系建成后,将为五台县增加就业人口2万余人,税收增长20倍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五台县能源局局长杨俊彪介绍。

绿电园区的“筑巢引凤”,为镁基产业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绿电园区建设为抓手,五台县通过精准招商引资与分步建设推进,成功实现了绿电资源与镁基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项目由五台县兴台基建开发有限公司牵头,引入浙江耀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投建,双方共同注册设立五台县利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主体,全面负责项目的投资、设计、建设与运营工作。

依托绿电园区的独特优势,五台县已成功签约引入吉利耀宁、卡美拉、金川鸿泰三家企业投建镁产业项目,加上前期已投资建设的云海镁业二期,园区内镁产业企业已达四家,搭建起从镁矿山开采冶炼、镁基新材料研发生产,到镁基新材料汽车零配件研发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项目建设按照‘分步推进、源荷匹配’原则有序开展,并已完成了项目建设EPC确认及第一期光伏项目施工合同签署。”杨俊彪表示,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园区将持续深化资源整合与能源创新,以绿电直连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区域镁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与清晰的建设规划,为全国镁基材料产业绿色升级提供经验。

推动传统化工产业绿色蝶变

如果说五台县是“绿电+特色矿产”的转型样本,那么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绿电+化工”园区则凭借刚刚获批省级绿电园区试点的新身份,走出了一条传统化工产业绿色蝶变的坚实路径。

省能源局日前正式印发《关于在忻州市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绿电园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一重磅消息,成为原平市绿色能源发展的里程碑,也为园区转型注入了更强动力。该园区聚焦化工产业升级核心需求,以绿电供给为突破口,全力推动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从“高载能、高排放”向“绿色载能、低碳高效”转型,重新定义化工产业发展的“化学方程式”。

“开发区抓住全省绿电园区建设试点的有利契机,重点针对外向型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宋彦龙介绍。

该开发区凭借化工园区D级认证和绿电园区试点批复,围绕绿电+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方面签约了山西润金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多能互补制绿色低碳精细化学品原料项目,年使用电8亿度;北方卫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原平交能融合项目年用电10亿度;中能建山西公司就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该项目总投资31亿元,建成后年消纳绿电4.9亿度。这些项目的签约,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产业布局,为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奠定基础。

“电源项目将以直连方式向园区用户专供绿电,余量部分可向上级公共电网反送电,送电比例不超过20%。”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绿电园区负责人王小兵介绍,项目由原平市源盛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建设,总投资约30亿元,新建新能源5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风电4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10万千瓦;同步新建220千伏绿电专变1座,并配套建设新能源升压站、线路工程及80兆瓦/320兆瓦时储能电站等设施。光伏、风电、变电站及线路工程分步实施,建设周期为2025年至2027年。

据测算,绿电园区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0亿度,占总用电量的65%,充足的绿电供给成功吸引一批高端精细化工项目落地,逐步形成“绿电—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闭环。

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强磁场”

读懂绿电园区建设密码,需明晰绿电与绿电园区的核心内涵。

所谓绿电,是指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或为零的电力,其能量主要源自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而绿电园区,则是以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供能支撑,通过模式创新实现绿电就地消纳与产业集聚发展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在“双碳”目标引领和国家政策加持下,山西正全力推进绿电园区建设,力图将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全省重点推进的13个绿电园区试点中,忻州凭借丰富的镁铝矿产资源与充沛的绿电资源,成功将五台县“绿电+镁合金”、原平市“绿电+化工”两大模式纳入其中,成为全省“绿电园区”建设的有力实践。

绿电园区的特征之一,是能耗大但碳排放强度低。

如五台县镁基产业园绿电园区,规划年用电量15亿度,其中年供应绿电将达8.2亿度,绿电消费占比高达54.67%,单位电力碳排放因子可降至0.2932kgCO2/kWh。

据绿电园区建设负责人李锦龙介绍,该园区在供能模式上也进行大胆创新,构建起绿电直连体系,通过清洁能源专线直接为入驻企业供电。这一模式不仅让企业用能成本降低10%—25%,更从源头减少了碳排放,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

顺应数字经济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园区还搭建了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打造可视化能源驾驶舱系统,实现能源消耗的精准监测与智能调控。

从传统能源基地到绿色发展高地,忻州的转型实践极具样本价值。当地创新推行的“一园一策”模式,让不同产业园区精准匹配绿电资源,实现了绿电直连、就地消纳、产业升级的三重共振。未来,开发区将以绿电园区建设为抓手,发挥绿色电力产业赋能作用,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强磁场”,构建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