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石能源
推动技术革新 树立焦化转型标杆
在“双碳”目标引领与能源结构转型的浪潮中,如何让传统焦化产业焕发新生?位于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新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创新为引擎,以绿色为底色,通过一系列硬核技改与创新实践,开启了一条从传统焦化企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清洁化企业蜕变的转型之路。
面对环保治理这一转型关键课题,新石能源主动攻坚、靶向发力。焦化生产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特别是焦炉炉门的微量逸散,是行业普遍面临的治理难题。新石能源将焦炉防逸散作为环保治理的重中之重,创新应用焦炉炭化室单孔调节技术,在传统调节方式基础上增加单孔炭化室压力在线自动调节,使焦炉炭化室底部压力在整个结焦周期内稳定维持微正压状态,不仅解决了传统焦炉窜漏、冒烟难题,减少了荒煤气与粉尘逸散,还提升了荒煤气回收量,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进一步巩固环保成果,公司前瞻性建设备用干熄焦系统,在主干熄焦装置检修或故障时实现无缝衔接,确保干熄焦率始终保持100%,彻底杜绝湿熄焦带来的环境问题。
数字化、智能化是新石能源转型的另一重要抓手。公司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生产核心环节,打造了焦炉智能加热系统。通过在焦炉关键部位部署数百个传感器,实时采集燃烧室温度、烟道吸力等海量数据,再依托智能算法模型动态生成最优加热策略,通过自动化执行机构实现毫秒级精准调控。这一“智慧大脑”不仅让各炭化室受热均匀、焦炭质量更加稳定,还降低了3%-5%的煤气消耗,减少了氮氧化物排放,推动生产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在资源循环利用与深度环保治理上,新石能源同样步履不停。公司与高校合作研发脱硫废液氧化转化技术,将成分复杂、毒性大的脱硫废液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工原料,彻底解决了高浓度有机废液的处理难题;同时推进焦炉烟气非甲烷总烃降解技术研发,在现有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基础上增加深度净化环节,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
凭借坚定的转型决心与扎实的创新实践,新石能源已连续多年入选中国能源企业500强、山西省综合企业百强、山西省民营企业百强,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西省模范集体等荣誉。未来,这家扎根忻州的企业,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延伸煤焦化产业链,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区域能源革命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本报记者魏鹏飞)



冠荣科技
深化智能制造 核心技术入选国标
在山西冠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传统煤机设备与智能控制系统正加速融合,勾勒出一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图景。作为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冠荣科技正以创新为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速前进。自2016年创立至今,企业凭借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实现了从行业“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企业创始人杨淑荣是这场转型的核心推动者。留学归国后,她从基层岗位起步,于2016年创立冠荣科技,并率先组建企业技术中心。面对初期人才、资金、技术等多重挑战,她亲自深入高校招贤纳才,逐步打造出一支高水平技术团队。截至目前,企业累计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参与制定液压类国家标准,并将每年销售收入的7%投入研发,持续夯实技术根基。
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技术中心主导的“智能防输送机失速系统”入选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矿山开采除尘装置”“洗选系统智能双侧卸料运输机”等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设备效能。企业还率先推行ERP系统,推动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市场波动中构筑起独特竞争壁垒。
面对市场变化,冠荣科技展现出战略定力。今年,企业投资3500万元的二期项目提前启动,占地20余亩,计划引入3套激光熔覆技术设备,重点推进智能化改造与产能扩张。该项目预计年底竣工,进度较原计划大幅提前。杨淑荣坦言:“原平被认定为省级煤机专业镇,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在转型实践中,企业主动为客户的大型设备加装智能化模块,通过自主采购、设计、组装与调试,实现传统设备的功能升级。同时,公司正筹备电液控、永磁滚筒等关键设备的再制造项目,进一步拓展增长空间。
冠荣科技打造的“冠荣众创空间”已成为区域创新生态的亮点。通过“零租金+天使投资”模式,该空间已吸引16家企业入驻,逐步形成智能煤机产业集群,实现技术共享、协同创新。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企业资源,更成为原平开发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典型范例。
原平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管委会将持续强化土地、政策等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像冠荣科技这样的链上企业轻装前行,为区域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攻克关键技术到布局未来产能,冠荣科技以创新为楫,以智造为帆,正成为忻州推动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正如杨淑荣所言:“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风浪中行稳致远。”(本报记者刘鑫林)



中盈万维
发力高端定制 海外市场占比七成
“哐当——”在原平经济开发区东环大道旁,山西中盈万维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行车吊着通红的钢坯缓缓移动,热处理炉的轰鸣声与冷却塔的水流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生产交响乐。在浇铸工位上,工人正精准操控设备,将熔融的钢水注入定制模具。原本冰冷的废钢,经过冶炼、浇铸、热处理等一系列精密流程,悄然蜕变为发往全球的高端定制产品。
这家2018年成立的企业,短短数年间从行业新兵迅速成长,已跻身“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军民融合企业”等行列,用创新与实干书写着忻州特种金属材料产业的转型答卷。
作为我省重点发展的特种金属材料产业代表,中盈万维自成立之初便锚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公司聚焦高强度耐磨合金钢、耐热钢、高铬铁铸件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电站、航道疏浚、重型机械等诸多领域。“这是我们为比利时船厂生产的输送管道,那是为澳大利亚铝厂生产的锭模。”生产车间内,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着各式造型奇特的产品,话语中充满自信,“我们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和生产产品,完全实现私人定制。目前在省内,具备这种定制加工能力的企业并不多。”
这份自信,源于中盈万维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2020年,公司获评忻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公司与上海大学共建“校企合作基地”,联合攻关“耐磨高韧性合金钢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此后,公司持续加大技术改造,为车间配套行车、搅拌、冷却塔等设备,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中盈万维在2022年成功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西省军民融合企业,2023年跻身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行列,2024年又顺利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2A级认证,以多项“硬核”资质印证了转型实力。
在夯实技术根基的同时,中盈万维敏锐把握市场机遇,主动“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公司将视野投向全球,目前70%的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则为三一重工、太重集团、西安煤机等大型企业提供高端配件,形成“内外并举”的市场格局。亮眼业绩直接体现在经营数据上:2024年公司产值达4720万元。今年以来,企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1-9月出口额已达2540万元,超过去年全年2500万元的出口总额,产值达3500万元。预计全年出口额将突破4000万元,企业正朝着“两年内销售收入破1亿元”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今年11月,我们还将赴墨西哥参加国际矿业展会,把更多‘忻州造’的高端铸件推向世界。”谈及未来规划,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怀。在创新驱动的时代浪潮中,这家扎根原平的企业,正以更昂扬的姿态,书写转型发展新篇章,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本报记者魏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