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这几年,冯南垣村大力推进乡村建设、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越走越踏实,越走越宽阔!
在冯南垣村采访,经常能听到一个词“熨帖”,意思是很舒适、很满足、很惬意。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冯南垣村,去感受乡亲们的“熨帖生活”。
记者来到冯南垣村时,刚好碰到65名吕梁市的年轻干部,正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参观学习。
小穆是中阳县一名“90后”村官,乡村振兴路上,怎么发展乡村旅游助农增收?刚开的霍州年馍体验馆对他很有启发。
年馍体验馆是参观、体验、采购于一体。国家非遗项目中阳剪纸在我们村里也有一个展览馆,我觉得可以设立一个比较集中的文创体验集中地,可以有文创产品,可以开展剪纸培训。
大家沿着新建的3公里循环路往前走,初心小院、乡村记忆馆、农耕文化园等修葺一新,古朴典雅,到处都是惊喜。
村民的家里非常有现代化气息,包括有空调扇,已经没有了旱厕。
这几天,村北8个蔬菜大棚里新种的西红柿开始坐果。村党支部副书记曹德平每天扎在棚里。昨天挺精神的嫩苗今天突然有点打蔫,他第一时间联系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
临汾霍州市冯南垣村党支部副书记 曹德平: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蔬菜林果研究室主任 贾强生:
表现出来就是缺水的情况,高温强光下上面水就蒸发快,叶片脱水。
放下电话,曹德平马上组织村民们降温、浇水,买遮阳板。临汾霍州市冯南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师军平:
政府给咱们建了8个蔬菜大棚,还给咱们派了技术员。今年的西红柿咱们种了三个品种,去年8个棚总共卖了15万元左右。今年要是搞采摘,肯定要比去年多一些。
殷文彦去年在村里租了个闲置小院改建民宿。运营半年多,发现6间窑洞不够住,这几天他又租下两个院子,计划建个健康生活馆,让游客住得“熨熨帖帖”。
殷文彦说,冯南垣地势高,夏天比较凉爽。这几年,村子颜值高了、人气旺了,不少游客来避暑康养。他还挖掘当地文化,和村民合作了几款文创小产品,卖得还不错。
这个年馍,我们做成小抱枕,所有来冯南垣旅游的游客走之前都要带走一个。这个叫“朏朏”,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出自霍州,像这些当地村民完全可以自己生产,材料我们提供。
熨帖的幸福生活,靠的是大家的勤劳双手。游客多了,村里打算专门把一个院子搞成“乡村小食堂”,让愿意参与的人家每家出一道拿手菜,让游客吃得也“熨熨帖帖”。
我觉得院子里还应该增加一点娱乐设施,像秋千。
让大家在我们这个小院里头就能享受到自由的、舒适的、宁静的田园生活。
这几年,这个曾经靠天吃饭的小村子,特色产业搞得很红火。年馍加工、富硒小麦、大棚采摘、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带动村集体收入从2021年的8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2万多元。冯南垣的“熨帖生活”,还在续写......
“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用不懈奋斗创造幸福生活”,每当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调研时的情景,想起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当地干部群众都会感到温暖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雨雪来到我们家,问我们的衣食住行,和我们一起做霍州年馍,每当提起这件事都是热血沸腾。我们村两年来路变宽了,树变绿了,栽了很多花,有大棚,有山羊场,有蘑菇棚,家家户户安上了空气能。特别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能再来我们家,来我们村,看看冯南垣新的变化。
就在这条街上,就在这儿我们跟习近平总书记问好,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关心着老百姓心坎上的事。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就是山乡巨变,每年一个新气象,大家都愿意从城里面回来了。我们村名声非常大,现在一天来的人比过去一年来的人都多,越来越有奔头了。
两年多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冯南垣村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接下来,我们要聚焦群众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因地制宜发展好产业,千方百计扩大村民就业,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我们相信,冯南垣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来源:山西新闻联播